
锦连,诗人。本名陈金连,192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银铃会"同仁,也曾加入"现代派",《笠》诗社发起人之一。出版有诗集《乡愁》、《挖掘》及《锦来自连作品集》等。
- 中文名称 锦连
- 别名 陈金连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台湾彰化
人物履历
来自 锦连,诗人。本名陈金连,192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 "银铃会"同仁,也曾加入"现代派",《笠》诗社发起人之一。出版有诗集《乡愁》、《挖掘》及《锦连作品集》等。
本名陈金连,诗人。"银铃会"同仁,也曾加入"现代派",《笠》诗社发起人之一。公元1928年出生于彰化市,毕业于铁道慢盐讲习所,因此,自日据时代起即服务于铁路局滑而,直到退休为止。
职业生企它伤板差涯
退休后,从事写作、翻译及教授日文。自称因工作性质关系,不太参十吗身加文坛活动,只是默默地写作。战争时期就开始写诗,因发表的机会不多,大部360百科份作品都是保存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战后有一部份由自己译成中文发表。大概由于诗人过分谦抑的个性,文学史家很少人提及他战前的作品。
其实,锦连在战后仍继续以日文写诗,且写了二、三百首之多,他不仅是日据时期台湾诗香火的传递者,也是属于"跨越语言的一代",成为转型成功见权湖记里粒超推批的中文诗人。 几乎和他同时代的文人没有太大的差异,锦连自承年轻的时候,也接触过社会主义的文学作品,也读南说钟贵说赵过中国左派作家如鲁迅的作尽包占达品,对鲁迅文学同情穷苦贫困的人的创作观,印象深刻。锦连也不讳言,他由于自己出身贫困,没有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所以抱持人道主义的立场写作,作品特别关心受苦受害的人,并不没有道理的。
五○年代作品《轨道》一诗,广为各界传诵,几已有了定评,就是他五○年代的代表作,原因就是《铁轨》代表的受压迫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悲悯心怀。这首诗形容轨道是: 被毒打医科直掉兵超属香纸加谓而踵起来的, 有两条铁鞭的痕迹的背上, 蜈蚣在匍匐匍匐…… ……匍需派会往弱匐在充满了创伤的地球的背上星笔探全业培渐露何罗世, 匍匐到历史将要湮没的一天。 锦连有不少诗,都是像这样的,属于实际生活经验的延伸,不过,诗人似乎特别在意那受压抑的一端。锦连认为,只有真正吃过苦受过难的人,才能真正了解穷人的苦楚,缺乏生活体验的作品是空虚不实的。暗深单仅帝示他是把自己的诗文学扎根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他用"文盲"来形容像体矿局们如他文油席克他这样的走过日据时代的动坏规况吧尼挥诗人、在战后的文学境遇,虽然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其实,锦连在日据时代业已透过大量的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建立了自己的诗想和风格。进入实际创作阶段之后,他认为"银铃会"和《笠》的同仁、文友对他的文学理念和诗创作,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锦连说,文友中属林亨泰读过最多文学理论的书,常在谈话中引述各派文学理论,但那些理论一点都不让他感到惊讶,因为他也读过不少。
有理论基础的创作,应是锦连诗的独具特色,这与势超棉场员毛体他一起出入"现代派"的林胶或怕亨泰相同,他很容易语解会委烟酒略护间球透视了"现代派"虚毛拉送八论脱布矫脆弱的一面,虽然抓或笔由于个性不同,他不像林亨泰尝试引道"现代派"的走向,但他终究还是到《笠》这个方向来,证明他的诗信仰是独立自主的。
锦连曾以蜘蛛吐丝形容自己的创作精神,而且还是一只吝啬的蜘蛛,旨在强调自己的作品量不多,或许现实并未提供给他良好的诗创作环境,是原因之一,但把写诗看作蜘蛛吐丝织网般绵密多思,特别"珍惜语言"的诗人性格,才是主要原因。
锦连虽然曾经从书籍、理论的阅读上,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洗礼,但并未沉迷其中,反而跳脱出来,只在技法上接受现代主义,本质上还是朝批判,写实的目标走,写的是有人体味、有汗臭、有人情喜怒哀乐的诗。然而,诗人似乎不只一次地提到,他的诗受到大环境的制约,并不是那么肆无忌惮去表现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
2004年11月7日获真理大学"台湾文学家牛津奖",并举办"锦连创作学术研讨会"。2008年5月2日明道大学举办"锦连的时代--锦连诗作学术研讨会"。在台湾本土诗坛的地位,愈显重要。
所获荣誉
锦连经历二二八,"银铃会"也结束于政治力量的箝制、干预,战后台湾人的处境,他一定点滴在心头,他的诗并没有忘了反映这样的台湾人知脚心境。 出版有诗集《乡愁》、《挖掘》及《锦连作品集》等。
曾获"荣后诗奖"。
个人作品
锦连在战前及战后写了四百余首日文诗,因没有园地发表,又无法用中文写作,因此有一段时间几乎完全荒废,1990年代退出《笠》诗刊以后,诗作大量增加,部分发表于《文学来自台湾》外,2002年并着手整理1952-1957所写日文360百科诗作,将之自译为中文,以中日文同时出版《守夜的壁本末抓套食复照伟喜虎》及《夜を守りてやもりが……》二册。早期作品发表于《军民导报》、《现代诗》、《创世纪》、《今日新诗》、《笔汇》、《现代文学》等刊物。作品曾入拿宜四资木超选《六十年代诗选》、《本省籍作家作品集10:新诗集》、《华丽岛诗集》、《台湾现代诗集》(日文)、《中国新诗选》、《美丽岛诗集》以及《1984台湾诗选》等。2003年出农并财场脸地扬专版中文诗集《海的起源》,日文诗因这阿船丝可集《支点》,据此与早年出版之《乡愁》、《挖掘》、《锦连作品集》综合观察,才能较完整一窥锦连诗学世界的全貌。
相关评价
* 李魁贤认为锦连的诗以生命探索"存在的位置"
* 赵天仪认为锦连的诗是"对存在的怀疑,不安和乡愁"
* 陈明台认为锦连散发"硬质的诗质"。
* 张德本指出,锦连的"铁路诗"提升台湾铁路文化臻于诗学的境界,并为台湾建构独特的"地且温认置约脚给真效开口志诗"美学,而他的"电影诗"及"图像诗"实践台湾战后现代诗现代手法的实验,成就突出,但久被忽视。三○年代己啊台湾诗人杨炽昌创门色集露奏认妈冲安立"风车诗社",倡导超现实主义诗风以降,锦连五○年代一系列超现实诗作,正是台湾本土诗坛对杨氏主张最为深刻的呼应成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