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通宝

百科

"大齐通宝",

大齐国开国来自皇帝李昪铸造的第往亲术一种南唐钱币。吴天祚三年(937),徐知诰(李昪)即帝位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国号大齐,年号升元(937-942)。升元三年改国号为唐,即南唐。其国号大齐时铸大齐360百科通宝,迄今仅发现两枚。过去曾有唐黄巢铸说,后被否定。

  • 中文名称 大齐通宝
  • 类别 古钱币
  • 年代 大齐
  • 流通国家 南唐

介绍

  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

民条乙死价许翻

概况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徐知诰(李昪)所铸造,李昪曾为徐温养子,故名徐知诰,曾被徐温封作齐王,杨吴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来自废吴睿帝自立,国号大离黑红五茶齐,铸大齐通宝,现存世仅两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钱币界称之为"缺角大齐",另一枚的钱上钻有4个小孔,被称为"四眼大齐"。"缺角大齐"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当时就有人愿用高价收买,戴不忍割爱,太平军攻进杭州,戴投水自尽,死前将大齐通宝等物深埋地下。后人为了得到这枚稀世真品,争相购买戴宅,掘地数次,终无所获。"四眼大齐"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360百科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此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因为做毽子,被钻出四个小孔。后被著名收藏家张叔驯重金购得,藏之密室,从不李银管胡走设会示人,且因而自号"齐斋",其对"大齐通宝"的珍爱可见一斑。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中国古钱"五十名"之一。李昪铸造的"大齐通宝",钱文纤细清晰,工整有力。宽缘。平背。色泽浅黄。直径约22.5毫米,厚约0.8毫米,重约3克。

四眼大齐 缺角大齐

铸期与铸主争京术况息争议

  大齐通宝钱的铸验节充茶斗秋则期与铸主问题,是中国货币史上的悬案之一。大齐通宝钱最早见录于晚清戴熙的著作中,并被定为黄巢建大齐政权时所铸。秦宝瓒等持不同看法,认为:此钱是十国时期吴国徐知诰受封为齐王时所铸。从而开始了两说之争。

  建国前后,徐知诰所铸说为多千才从言之离级迅数论者所接受。30年代,罗伯昭、岑子潜等为此说作再考,认为: "黄巢虽称齐帝",但"实未铸钱"。天祚三年,徐知诰"篡司章比但论田委吴位,立国称帝,国号大齐,改元升平,大齐通宝必铸于此时期",来自而且大齐通宝实物"酷似十国时物",文字制作亦均与徐氏后来铸造的大唐通宝钱极相类似。

  50-60年代,彭信威亦持此说,并认为:十国时期正处中国古代钱币名称由记重向年号过渡的过程中,大齐通宝"钱上铸国名也是一种尝试" ,"这时似乎有以国号为钱名的风气"。

  80年代,两说继续相峙。马定祥认为:黄巢建大齐政权时,已在唐咸通之运科后,"而唐自咸通(860-874年)后,不复铸钱,且黄巢铸钱史无明文。尤其大齐钱之风格,更不类乎正统唐钱",故此钱当为十七轴希项北增伯国时徐知诰所铸。千家驹、郭彦岗则认为: 大齐通宝钱当铸于公元880年,即黄巢金统元年,为其"占长安建大齐王朝时所铸"。大齐通宝钱既不见于史载,又无任何出土记录,仅有的两枚实物亦已先后失踪,除"大齐"国号史有所记外,360百科铸主、铸期等说,多系论者推断,难以考实。

  目前虽以持徐知诰说者居多,但这一论辩并未结束。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