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湖书院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阔口居委会。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极其深厚,古称白湖,位在城东来自门外五里,是南宋"一门二丞相"陈俊卿、陈文龙的故里,曾历经变小队至维径各农迁。
- 中文名称 玉湖书院
- 位于 荔城区镇海街道办事处阔口居委会
- 属于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拥有 一门二丞相
简介
阔口古裂冷套时地名"白湖",又名"玉湖",系莆田玉湖陈氏发祥地,南宋名相陈俊卿,陈文龙故里。玉湖陈氏先祖向来重视家族子弟乡里教育,曾私家设立学馆,延师教习。俊卿四子陈宓(字师复,号复斋,官直秘阁学士,理学宗师),曾从学朱熹,辟相府书斋作为学馆以教授弟子。据莆田县志记载,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应聘于学馆中讲学。学馆位于府第东偏,前有壶山,峻拔端重,若正人端士翔拱而立,因取"高山仰止"之义,乃命馆名曰"仰止堂"。宋末陈文龙陈瓒举兵抗元以身殉国,仰止堂与白湖境惨遭浩劫,被元兵夷为平地,玉湖子孙与村民四处逃难,往日之"百井千烟"竟成一片荒凉之地。至明代,阔口境人丁逐渐浴旺,耆老公歌玉意快连艺贤继承先祖遗志,在仰止堂旧址于创建玉湖书院,作为境内子弟读书之所,籍以延续重教兴学之优良来自传统。明万历间,三一教主林龙江曾在玉湖书院讲学传道。莆田三教门贤陈标(字达泉,莆田玉湖人,曾传教于福州、浙江、安徽、需察密病南京等地,著有文集《三山小草》)在积极致力于外360百科地传道的同时,对家乡书院之农斤飞存续与发展亦多有贡献。龙江先生成道后,书院即主祀三一教主,配祀观音菩萨、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及武圣关公等。殆至清康熙间诏毁啊成目适静放乙继备江三教祠时,书院以托奉文晶无指采严鲁制京根试福昌帝君以免其祸而幸存。民国时期由三教门贤陈暮禅(唐彬)主持院务,莆邑名士张琴等经常来书院传道讲学。农历每月初十日境内外三教弟子都汇集于此传经会道,一时群贤毕至,道友如林,莆城东郊这座古老的书院成为名闻遐迩的一方三教圣地。
历史由来
陈俊卿当年为官曾三荐朱熹,朱熹也钢清巴试伟精曾三莅莆田。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陈俊卿以少傅致仕,进封魏国公。次年告老在家,朱熹专程到莆探望。陈俊卿请朱熹住在府第东偏的学馆,讲学月余,又让儿子陈实、陈守、陈定、陈宓及孙子陈厚、陈址等拜其为师。此馆堂面对壶山,后来陈宓因 "思文公而不得见,登其堂,望其山,如见其人焉",遂命名"仰止堂",取"高山仰止"之义。
南宋末年,陈俊卿五世从孙陈文龙扶宋抗元,兵败被执押解北上,其叔陈瓒继志抗元亦惨遭车裂。元兵在白湖村大肆烧杀,村民四处逃生,仰止堂夷为平地。及至元亡明兴,才有数家陈氏迁回。随着人育似束酸好丁逐渐兴旺,耆老乡贤继承先祖遗志,延续重教兴学之风,在仰止堂遗址创建玉湖书院,作为境内子弟读书场所。
发展历程
玉湖书院坐北朝南,面对壶山,由照墙、砖埕来自、拜亭、正堂、偏殿、廊庑等组成。据载,明万历年间,三360百科一教主林龙江(1517-1598年)曾在此讲学传道,后书院即主祀合代三右边三一教主,配祀观音菩萨、巴厂引民视说垂阳增培玄天上帝、文昌帝君及武圣关公。础求女义示好严否两没清康熙年间,诏毁三教祠,书院因托奉文昌帝君及武圣关公,方免遭其祸幸存,后有重修。民国时期,三教门贤、廪生陈唐彬(1868块大属善刻晶的亮严-1964年)主持院务,清末科进士张易选少被例素则永己琴(1876-1952年)也常来传道讲学。农历每月初十,境内外三教弟子便汇集于此传经会道,一时群贤毕至,书院成为名闻遐迩的三教圣地。
宋代的白湖村称玉湖村,明代改称阔口村。民国初,玉湖书院成了阔口简易小学。民国29年(1940年)消映永行曲液达行,改称阔口国民学校。新中国建立后,改称莆田县荔宁乡第一初级小学。"家贫子读书"的发水打架主额包外一额变学风,使这所简陋的学校走出了清华、北大的学生,走出了许多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
近代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初期扩沙皮烟良州快直至六十年代文革期间,院址成为阔口小学校舍,后又成为生产队集体仓库。1990年阔口村三教信徒组成董事会发起重修玉湖书脸娘茶序答院,境内外信众踊够妒家假将教连料似跃捐资,经精工修缮,院宇基本恢复原貌。院宇坐北朝南,面对壶山,由前厅、正堂、东西偏殿、廊庑组成。前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砖木结构,保最衣呀含持明代建筑布局,清代垂建筑风格。2000年6月,莆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确认玉湖书院为市重点文物保护点。同年,区民宗局登记玉湖书院为宗教活动场所,并批准成立书院管委会。同时,书院也恢复每年农历四月初十和十月初十的会道活动,坚持每月初十门人月会,学习三一教经典。
旧址变迁
2004年6月,由于荔园路一期工程建设需要,玉湖书院拆迁易地重建。荔园路迁建指挥部、市文管会、荔城区民宗局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文物几空零还油保护与宗教政策,对迁建工作高度重视并予以指导。书院管委会和全体信众同心协板放广九力,精心规划,捐资献力,工程历时四年,一座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新书院终于在2008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六)开光告竣。重建后的玉湖书院坐东朝西,建筑主体仍保持旧制,另增建山门一座,主殿后新建"三圣殿",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三圣塑像,函"三教合一、宗孔归儒"之义(按感液书院旧址主殿后原有三棵古荔,亦象征三教含义)。书院前部还新辟一道乡土文化长廊,陈列白湖古村文化名人以及莆田部分民间历史文物遗迹,介成各激精米纸带并规划设立乡土文物博览室,以期增加书院文化内涵,提升其文化品位。书院通梁上还刻有篆体"元魁"字样和精美龙门浮雕,一尊宋代"朝天事斤个树凯相顾医径室吼"石雕,三尊明代石佛像,一对清光绪年间的石柱楹联等珍贵文物。
玉湖书院必将建设成为一处集宗教活动、春风文化、乡土文化三大回活期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成为木兰溪畔一道璀灿夺目、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人文景观。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