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的民族文化

百科

《国际关浓路农温且系中的民族文化》是2008年中国商务出来自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虹。该书主要讲述了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读书札记。这并非是要炫学,而是由于我对谈论文化问题有格外的警惕与谨慎。

  • 书名 国际关系中的民族文化
  • 作者 朱虹 著
  • ISBN 9787801819499
  • 出版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01

来自本相信

  版 次:1

  页 数:192

  装 帧:平装

  开 本:360百科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政治/军事 > 外交、国际关

内容简介

  "文化"是个过分有伸缩性的题目,从文人到人文尽在内损酒胞囊括之中,所以言说起来极易不着边际,做些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论断,争论起来也往往驴唇不对马嘴。凭空讨论文化还有一个危险就是将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斯虽血连朝各士逐并将某一种文化理想化或者--套用一句时髦词汇--"妖魔化"。尽管我们对20世纪文化论争的空泛与武断屡有检讨,但检讨之后仍然是积习难改。当然对文化的宏观之论读来也不无启发,但说实话从20世纪10~80线间组除管洋执重年代再到今天,这样的启发我们也受够了。所以我宁愿小心行事,小处着眼,从具体文本与具体问题人手:在这里,读书札记这种文体对于我的文化讨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自示呀马左国汉棉武从1993年亨廷顿发孩诗国尼括表了他的论文《文明的冲突》,文化斗争的问题重又敏感起来。尽管后来成书时火药味有所冲淡,但是亨廷顿仍然坚持了他对未来文化冲突的预言。此时,我们再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对以往数世纪中东西文化的敌对愈生会心。

作者简介

  朱虹,女,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调批叫艺核印屋老研员、助理研究员。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历。近年来主要关注、从事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力及文化外交方面的研究。已发表30多篇政治学、国际政治学论文。包括:《面对法律全球化的伊斯兰法形态》、《文化主权原则与国家软实力》、《略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地缘利益与文明融合》、《公共外古片鲁宁根职承头交:全球化中外交理念的新发展》、《文化引力与国家形象》、《民族文化主义与来自日本对外战略》、《美国志愿者组织与文化外交》、《应重视国家文化主权安全问题、》、《国家形象的文化魅力》、《欧盟超国家职能评析》、《国家形象的影响力》等。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世界文化的独特与多样/3

  第一节 世界主要文化体系/4

  第二节 世界主要文化价值观/9

  第三节 世界主流文化/13

  第二章 民族文化的国别特征/24

  第一节 文化圈中的国别特征/25

  第二节 好银沿岩意识形态中的国别特征/31

  第三节 区域组织的文化特征/35

  第三章 文化力是国家软实力/40

 360百科 第一节 文化软权力的内涵/41

  第二节 软实力与国家主权的关系/45

  第三节 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反思/49

  第四节 政治力与文化力的相辅相成/52

  第四章 国家间的跨文化传播/58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的属性/58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的作用/62

  第三节 跨国传播中的文刑源国字草算化博弈/66

  第四节 文化传播中展示的国家形象/70

  第五章 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73

  第一节 民族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对立/74

  第二节 同质文化资源的争夺与流失/78

  第三节 文化民族主义的界声查信办民留作用/83

  第六章 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渗透与影响/89

  第一节 美国文化中的全球观念倾向/90

  第二节 文化参与全球互动中的美国模式/94

  第三节 全球时代的公民文化此乙混乎气村/98

  第四节 全球把停油素通可关染化对中华文化体系的影响/102

  第七章 国家文化主权安全问题/108

  第一节 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109

  第二节 国家文化安全定位/113

  第三节 技术犯罪与文化安全/116

  第四节 国际机制与文化安全/118

  第五节 区域文化与文化安全/121

  第八章 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认油虽沙盐状省治读当基山同/125

  第一节 认同危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拉及打的分裂/126

  第二节 文化规范下的价值观集体认同--欧盟文化一体化的启示/130

  第说话深范很空冲三节 发展中的东亚文化认知/135

  第四节 合作研究东双亚族企简标燃容亚认知模式/141

  第九章 文化认知理论评析/146

  第一节 建构共有观念或知识的构想/147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中的价值中立观念--普世价值观/152

  第三节 亚洲价值观及其争论/156

  第十章 促进民族文化和谐发展/1控映观益罗极倒众课63

  第一节 坚持文明融合与文化和谐的理念/163

  第二节 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推广汉语和汉字/167

  第三节 注重多元文化与文化生态平衡/170

  第四节 建构跨初格致命措鲁本文化管理的国际机制/173

  结语跨文化对话的民族与世界/178

  参考文献/181

  后记/190

前言

  一、我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读书札记。这并非是要炫助去乡示乙张重势成际何学,而是由于我对谈论文化问题有格外的警惕与谨慎。"文化"是个过分有伸缩性的题目迅形计脸愿叫必有,从文人到人文尽在囊括之中,所以言说起来极易不着边际,做些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论断,争论起来也往往驴唇不对马嘴。凭空讨论文化还有一个危险就是将极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将某一种破两衡文化理想化或者--套用一句时髦词汇--"妖魔化"。尽管我们对20世纪文化论争的空泛与武断屡有检讨,但检讨之后仍然是积习难改。当然对文化的宏观之论读来也不无启发,但说实话从20世纪10~80年代再到今天,这样的启发我们也受够了。所以我宁愿小心行事,小处着眼,从具体文本与具体问题人手:在这里,读书札记这种文体对于我的文化讨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