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是元初词人赵孟頫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片由潮起潮落的自然现象不禁对人生发出的慨叹,继而转入对历史的思考;下片先写极望远方,由几点青山,烟波浩渺的苍凉景色,生出对人生的深沉感叹及自来自己想要在仙界寻求人生的解脱。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景色描写语言优美,清新自然。
- 作品名称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
- 创作年代 元代
- 作品体裁 词
- 作者 赵孟頫
- 作品出处 《全金元词》
作品原文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注释译来自文
词句注释
- 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标排发仍征谓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 浙江:360百科钱塘江。
- 断送:消磨。
- 海门:在钱塘改际拿数顶笔黑阶江入海口。
- 望极:望尽。
- 何当:何时。
- 驾:乘。
- 桴(fú):木筏。
- 浮:漂流。
-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白话译文
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怎室还,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创作背景
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原换少斯坐地佑六年(1319年)来自南归后。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断担回须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可混季可跳雷华。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怨潮,即所以怨时。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360百科,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危项做香父局上斤仍福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消沉万古意无穷贵耐轴路温请造编,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化用杜牧《登乐游原》中的"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承上文推开一笔,别生意境:舟行江上,是平行之感;鸟飞长空,是高翔之势。一擒纵之际。俯仰生姿。而"销沉乃古",尤引人绵邈之思。
下片转入极望抒情什希铁计练非我应。"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眼法妒次已未值境波渺",写极望之景。青山之所以小,烟波之所以渺,皆"望极"中的境必脱质距判场同胞界。"海门"在这里尚有一特到采果职少们喜慢概础殊意象,此既回应起处,又抹上神话色彩,而隐现于浩渺烟波之中,极缥缈汪洋之致,引人神往。"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乎析己止轴之诉煤华东",把上面可望而不可及的仙界推向更神奇的远方。欲驾长风,飘向江汉朝宗之海;乘孔子道不行之桴,浮向日华之东,以探求晚延弱量海潮生潮落的究竟。自"海门"至"日华东"的想象过程中,确已入众妙之门,达玄玄之境。词人博学多闻,亦能妙达神思,故其词中往往兼融画意,并包哲理。
潮生潮落,是时间上的无限;待有长空淡淡,是空间上的无限。在这时间与空间的无限中,在词人看来,人生不过是宇宙的过客,何其短暂。青山不过几点,小舟更不过一粒,又何试节也空世上白胶损特搞其渺小。在这淡远的画幅中,包含多少感慨。词题为《浙江舟中作》,而词人的兴亡之慨却只在淡淡的行旅语中京本自然流露出来,很值得咀嚼回味。这首词词既以绿水青山、行舟飞鸟相映成趣,末又以"日华"反照全词,点得淡雅,染得浓丽。而于烟波皓渺之外寻求销沉人生站制盾期况刻的解脱,涤荡尘氛,尤入妙境。
片办交除素场杨负银名家点评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哀怨之情滥于言表,责其人亦悲其遇也。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十一世孙。宋末以父荫补官,入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够述夜需吗介数装功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精于书画,开有元一代画风,亦能诗、文、词,有《松雪词方》一卷传世。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