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国南古城

百科

黑水国南古来自城,位于 312国道之南1000余米处,北距去还朝实他药上迅黑水国北古城2700余米。据传为公元2360百科3年时所筑汉代张掖属国都尉治所,东汉河西五郡大将军凉州牧因进读求张掖属国都尉窦融曾驻扎于此,统领河西之地及居延地区(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也有学者认为该城系唐代建筑。城为方形,东面248米,南北胶烈222米,城垣残高除货础宪8米,底厚5米,弱玉至必搞责队四周为流沙包围。城内遗有大量砖瓦陶片和汉代子母砖。四角有方形角墩,东北角墩尤为高大,上有雉堞残迹。东垣正中开门,门宽7米,筑有瓮城,瓮垣以子母断砖砌成.确切年代待考。

  • 中文名称 黑水国南古城
  • 地理位置 甘肃兰州
  •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 著名景点 黑水国南古城
  • 类别 汉墓群

黑水言探丝片历数国遗址及汉墓群

  黑水国位于张掖城西10公里处,黑河从其旁静静流过。黑河古称"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是河西走廊是了大的河流。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黑河水量充足,自古就是河西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黑水国因黑河而得名,也因黑河而盛衰。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匈奴民族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铁在把未沿交苏包支国"国都就建在此地,《天比条下郡国利病书》引《杜氏通典》说,其地系张掖郡古城。《甘肃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肇驿。原为西城驿"。当地民众称之为"老甘州"或"黑水国"。黑水国遗址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

  汉墓群南北两侧,有古城堡故址两座,两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为方形。南城堡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面正中开门,并加筑瓮城。门宽7米,墙厚4.6来自米,夯土厚层0.15米。城堡内建筑物已荡然无存,地表面有大量砖块瓷片,还发现石磨等物。北城堡与南城堡相距约1公里。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宽约4米。城垣西南角筑有土台,正方形,每边长7.5米。北城堡已被流沙埋没。

  相传西汉以前匈奴移居这里,划疆为小月氏国国都。

  概货实足须强1945年9月间,北京大学闫文儒教授来河西考古,据他余按己风过阶同跳的《河西考古杂记·张剧究数高化志善职急研在掖发掘记》载:"南古城,360百科城垣尚未大毁,南、北、西各300米,其东北角之锥谍完整,砖俱作子母形者。仅有一东门,其瓮垣为断砖砌成。城内满布残砖。有灰陶片及带黑色釉之瓷片。城垣以板筑,土中杂以碎砖块,足证此城为元、明后所筑,故将汉砖及碎块等岩限五脚企击端掺入垣内。 "北古城在未晚话露调机南古城北,中间距离近1公里,南北长约230米,东西长近270米,有南门,门上有汉子母砖及较小之五株钱紧迫才改换封适全,小铜扁针,绳纹陶牛食搞千市局露鱼右盾片,青瓷片,黑釉瓷片等。又于其南隅碎石陶片处得王莽圆形'泉货'钱一枚参的决放交,唐'开元通宝'半枚,五株钱五枚。以城中遗物言之,此城之筑,最晚应起于汉,直至唐时仍未废。又于附近拾得仰韶马厂式陶片及新石器数件,则此于史前期已有人迹,非升这硫限自汉时始也。 "自余重断钱生老何丛葬处掘汉墓一处。墓深2.7米,券门亦以砖砌成者。其前为外墓室,长6米,室内为殉葬品放置处,其外仍有一券门,门外因时间所限未续掘。墓道西南向,墓长3.7米,宽1.9米,墓内充填黑土,已为苦之回虽前人所盗发。人骨架零乱,仍置南墙下,殉葬品颇多,有散乱者,有原位置不动者。"以墓室及殉葬品言之,墓顶起券砖为子母形,殉葬品中,除钢刀及小铜器外,俱系冥器,无正常之日用品,又陶壶有刀削纹,则此墓袁才手克势致临积并换时期可能为汉代之后期墓葬。按汉张掖郡治斛得县,《寰宇记》云:"故城在今城西四十里",以北古城及所掘汉墓言,此地即汉张掖郡治之斛得县"。闫文儒教授的考释,为研究古城提供了线索;最后结论有待以后继续考查。 黑水国遗址遭到了风沙的侵袭,同时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解放前,驻军师长韩起功派兵挖掘,大肆掠夺,珍贵文物所剩无几,就是人为破坏的最突出的一例。

千年古国:神秘古城黑水国 大漠深处锁阳城

  2005年03月30日08:31 兰州晨报

  雄伟壮观的长城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辽阔的戈壁上,除了相依相伴的烽火燧,还有一座座被遗弃的古城。这些古城和沿线的长城互为连接,构成了一道厚重的历史风景线,彰显了陇原大地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

  围绕长城而遗留的古城,多为汉朝时期所建,此后历数朝经营,曾经繁盛一时。如今,他们已垂垂老去、残破不堪,甚至为风沙掩埋无人所知。然而,这些古城却蕴涵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内容,几乎每一座古城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巨变,然而,记者走过的十多座古城几乎都濒临消失--胭脂山下永固城

  永固城又名祁连古城,位于张掖民乐县祁连山下。这座古城寄托了匈奴人太多的梦想,相传这座在汉以前就存在的古城,一直为大月氏所拥有,匈奴人费尽力气攻下这座城池之后,更名永固城,但在霍去病的刀枪之下,这座城并没有永远巩固,很快为匈奴人的惨败拉开了序幕。记者来到位于祁连山下的永固城,在残破的霍去病点将台的守护下,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已经被红砖、水泥搭建的民居所替代。原先也许气势雄伟的点将台,正在村民手中的镢头下慢慢消失。村民说,原先和点将台遥相呼应的土台还有4个,但都在修建公路、平田整地、建筑民房时毁掉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古城残留的北门。两个高大而厚实的城门墩夹持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村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依然存在。这个城门应该是内城城门,前面的瓮城已经荡然无存。在城南的一处残垣之上,有一个破败的清代佛塔,村民说,原先佛塔顶上是一个类似于玻璃之类的顶子,但被娃娃们用弹弓打碎了,好像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村民用一个废旧的塑料桶子套在了上面,显得不伦不类。站在这个残垣之上,远处巍峨的祁连山似乎触手可及,近处的胭脂山越发雄伟。残缺的城垣记录的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饱浸着人类永远也无法逃避的战争灾难;而残缺的佛塔,则永远用佛的理念为人类祈祷着善良与和平。

  祁连古城,已经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神秘古城黑水国

  黑水国这个名字是有点来头的,据说人称匈奴人为黑奴,加上城池在黑河不远处建立,所以称黑水国。民间传说黑水国最早是大月氏的国都,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同样也是匈奴人一直垂涎的宝地,匈奴占领黑水国后,黑水国成了侵扰中原的根据地,浑邪王和休屠王及其子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霍去病占领永固城之后,接着攻占了黑水国,斩获3万多匈奴士兵并俘虏浑邪王子。从此黑水国成了汉家在河西坚强的堡垒。

  记者寻迹来到位于张掖西面312国道旁边的黑水国遗址。这一承载许多神秘历史的古城在沙漠之中寂然沉睡。阴云四合的天幕之下,已经是一片沙漠的黑水国遗址流露出一种被遗弃的苍凉。一些固执地从沙丘中露出头角的残垣,似乎向人们讲述着从前的故事。风沙填埋一座城市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在当地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隋朝时,有一天天气显得十分怪异,忙碌的人们虽然在心里嘀咕,但都无暇深究,在沉闷的城中往返穿梭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并高声叫卖他背的枣梨:"枣梨!"虽然老人叫卖得非常起劲,但由于他的要价太高而无人问津,天黑之后,老人出城而去。

屯兵要塞骟马城

  骟马城位于玉门镇312国道3018公里处北侧,因城临骟马河,故名骟马城,是历代王朝所侧重的屯兵要塞。记者看到好多遗迹已被辟为农田,有城壕环绕的内城三面城墙完好,而临骟马河西面的城墙已经被水冲垮,这条养育了骟马城的河流,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慢慢吞噬着这座古城。从被水冲垮的缺口看去,冰封的骟马河逶迤而来,流动的河水似乎给古城带来一种生命,在残缺的城垣里看不到死亡的迹象,相反,孤立的躯体里昭示着一种生命的永恒。在残阳如血的流溢中,眼前的荒芜幻化为一种实在,我看到了摇曳的红柳,清澈见底的骟马河,我看见妇孺孩童在河边尽情地嬉笑玩耍,戍边的士卒疲惫地坐在草地上,手里拿着的长枪同样疲惫无力,他们忧郁的目光在夕阳里慢慢融化,流溢的全是无尽的乡愁……

大漠深处锁阳城

  在安西县城南80多公里处,就是著名的锁阳城。这座古城为汉代所筑,后在隋、唐等时期都是边关重镇,后来明王朝关闭嘉峪关之后,锁阳城遂日益没落。

  看到一些零星的残垣之后,原以为这就是锁阳城,心里多少有点失望。没想到爬上城墙之后,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扑面而来,残缺的城墙、箭楼、角楼以及城内的建筑,似一个个沧桑的老人,默默相依相拥。几近完好的北门向前洞开,

黑水国遗址

  张掖城西二十公里处有一片沙窝,沙窝中残存着一来自个古城遗址,当地人称之"黑水国",也叫"老甘州"(张掖古称甘州)。千百年来,首温范脱列还它一直默默地沉在历史计号阿乱坏写笑的深处,风雨沧桑,满目苍凉。有关黑水国传说民间有许多版本,犹如"乡土教材",一代又一代360百科拿来教化儿孙。

  隋朝时,有个叫韩世龙的大将驻扎此城防与思,一天黄昏,一位皓发白须的老人来到古城,两手空空,却沿街叫卖"枣"、"梨",呼叫过街,便杳然消失。人们大惑不解,报知韩将军,韩世龙觉得奇怪,但很快悟出神仙指点,须要"早离"。于是当机立断,率领军民连夜弃城而去,果然半夜狂风大作,摧城拔屋,一夜之间,城池便被风沙掩埋。之后,一位郡王要建一座新城,为保安定,便四处请高人察勘风水。一天有个缺晶知苏肥收重序侵界云游和尚经过,对郡王说:我有一枚铜钱,把它扔出去,它落在哪儿,就在哪儿建城,可保金城永固。郡王心想,一枚铜钱能扔多远,找到还不员志屋真是轻而易举。结果,和尚扬手状航胶一扔,铜钱凌空飞起,兵士拔腿就追,一直追出三、四十里,才见铜钱落在了具需劳带秋钟宜选察质一片苇溪之畔。溪水荡荡,芦苇密布,哪里找得出一枚铜钱?正当人们没主意的时候,来了一位道士,拿出一根银针随手一扬,插在地上,说:就顶势稳载帝旧识客考治陆在这儿了。人们连忙去挖,银针刚好插在铜钱的孔眼里。于是就在此建起钟鼓楼,以此为中心,建了东西南北四大街,才有了今天的张掖城。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在黑水国附近放羊,他的一只牧羊犬每天一到黑水国就不知去向,牧羊人觉得非常奇怪,想弄个明白。有一天,他悄悄跟随牧羊犬到了残破的城垣下,只见牧羊犬钻进了一个水洞,他也随着钻进去,原来洞里像一个宫殿,每一道门里都堆满了金银财宝,一直益裂样扬自距做走到第九道门,也载自顾目型请喜刘是最后一道门,见正中方桌上摆着一个金月亮,牧羊人欣喜若狂些验负英停张东呢阿,想把金月亮带回家,可是,商丰么美早当他刚一拿起,室内顿时一团漆黑,怎么也找不到出口。他只好放下,室内又款烟染音恢复了光亮。牧羊人出洞后,做梦都想取回金月亮,但一夜之间,风沙埋没了所有一切,内成七错职沙重他再也找不到进口。

  思绪飘逸到《山海经》记述的远段垂古时代,祁连山下还是一片花起虽孔孙变湖泊密布、溪流纵横、水草芊芊的荒蛮之地,从黄河以西的河西义品走廊到额济纳的居延海畔,原始部落的游牧民族赶着牛羊,逐水草而居,公元一世纪,日益强大的匈奴占据河西,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有了城池。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进击匈奴,平定西北,始在河西走廊设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有人说,黑水国遗址是匈奴单于王的城池,也有人断定,黑水国遗址就是张掖郡故址,但远离中原,文化开蒙较晚的河西走廊,始终史料记载"黑水国"的过去。而它的沧桑,却又分明见证着一个地方的久远历史。

  古城遗址在312国道两边分为南、北两城,间距2.7公里,两个城池规模、形制基本相似,北城大部分被流沙掩埋,南城城廓基本完整。我们看的是南城。站在残垣上看,城池方圆不足半平方公里,像个旧时的屯庄或族人城堡。城墙为黄土夯筑,残垣高达七、八米,城四角筑有方形角墩,东角的角墩稍高,也最完整,台顶四边建有围墙,并留有了望孔,可容一、二十人自由活动,显然有防御的意义。从城垣的外观看,好像是经过了多次加筑和补修,墙堤的下半部大都是板筑,上半面有板木加筑的洞孔,东边角墩的明显有三层修筑的痕迹,其中一层的木头依然留在墙体中。墙里墙外,经年流沙於积,堆至墙顶,越发衬托出遗址的苍凉、凝重。

  望着沉寂的古城,端详着满目秦砖汉瓦,一种沉甸甸的东西让我半晌无语。在这里,随意抓一把泥土都是沉甸甸的历史,随意捡一片石头都凝聚着古人的气息,随意抚一缕轻风都有一种很细腻的声音深入心底。透过尘封的历史,你尽管想象,同样明媚的阳光里,我们的祖先曾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收获,打造家园;黄沙之下,曾经定然遍地深碧浅绿,万紫千红,天空飞鸟长鸣,流云聚散;荒芜之前,定然清流激荡,牛羊欢唱,汲水的女子一步一歌,唱着生活的安详。

  我漫步在古城遗址,寻找着能破译这个千古之谜的生命信息。此时,阳光格外灿烂,任何一缕,都让每一个角落充满动感,让大地源渊流长;风儿格外平和,任何一缕,都让每一颗心灵恬静明朗,让岁月天高云淡。色泽多么鲜亮,每一个色块,都让大地无比芬芳,让生命激情奔放。我无法想象这样宁静祥和的天空下,一座城池怎么会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呢?

  虽然再也看不到历史的面庞,但只要站在这里,你就无法隔断历史的血脉之渊。

  欲问前朝事,无语对西风。古时的河西走廊,是民族纷争的焦点,烽烟连年不断,统一与和平的局面总是短暂的,古籍中提到的一些古城,如楼兰、黑城、北凉古都骆驼城、许三湾遗址等,都不知所终,这些古城毁弃的缘由,可以找到根据的,要么是毁于战争,要么是水源改道,要么是突兀其来的瘟疫、自然灾害。历史留下的废墟,也可能永远是无人可解之谜,但足以警示后人:繁荣并不是千秋不变,要想不重蹈复辙,只有不断地保护和建设我们的家园。

  把悲怆还给历史,把陌生留给过去。我们有理由为古人创造的文明骄傲,我们更需要学会对历史文化满怀尊重和欣赏。让心灵回归原始家园,在静寂中寻觅历史脉络,在守望中感受千古沧桑。卸下尘嚣的重负,聆听轻风的细吟,欣赏流沙的奇观,品味田园的风光。

  黑水国,这个以水的名义命名的古城,虽然已经斑驳颓废的如此经典,虽然岁月的黄沙早已掩蔽她的容颜,虽然历史的尘埃剥夺了她的繁荣,沿着经流不息的记忆,依然能看到季节在里面居住,河流在脚下蠕动,依然能感受到绿树掩映的田园深处的疲惫和幸福,依然能体味到远古的风向远方问候广阔的世界,依然能听到悠远的牧歌和征战的号角从历史深处抵达内心。

黑水城:大漠深处的神秘古城

  黑水城,西夏城名,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西夏十二监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最初是因额济纳河而得名,额济纳,原是西夏党项族语,意为"黑水"。该河来源于祁连山的雪水。每年,祁连山上融化的部分雪水,都要汇成河流,向北流向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草原,最后注入最北端的居延海中。这条由雪水汇成的河流,就是古代人称为"黑水"的额济纳河。

  黑水城,位于额济纳河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带,因旁边有黑水河流过,所以取名为黑水城。元代时又称"亦集乃城"、"哈拉浩特",仍为黑色都城之意。

  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才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并运送出境。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

  传说过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号称黑将军。他英武盖世,所向无敌,在与汉族争霸中原时,出师不利,退守孤城。中原大军久攻不克,见城外额济纳河流贯其间,便以沙袋塞其上流,断绝城中水源。守城者于城内掘井,至极深而滴水未见。黑将军被迫全力出战,未战前,以所存白金八十余车连同其他珍宝倾入井中,又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小,以免落入敌手,然后率士卒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

  中原军队攻陷黑水城后,大肆搜寻而未能得见宝藏。关于这段历史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黑将军战败后并没有死,而是向东南方向撤退。在距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音浩特不远的地方,曾留下了他的盔甲和战袍。这一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但其中藏宝的传说却吸引着不少人。俄国的科兹洛夫就是着迷于神秘的黑水城的人物。

  黑水城始建于公元11世纪初,是西夏王朝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堡,也是西夏十二军司之一黑山威福军司的治所,故又有"威福军城"之称。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廓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在西夏建国以前,黑水城一带就已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到西夏鼎盛时期时,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黑水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当时这一地区划归甘肃行省,称"亦集乃路"元朝在这里设置了亦集乃路总管府,管辖这一地区及西宁、山丹两州。

  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

  元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黑水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了扩建改造。扩建后的黑水城,东西宽450米,南北长380米,是原来城市面积的3倍。扩建后的城市,不仅增加了城区面积,而且加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当时的黑水城,城墙高达10米,城内有登城马道7条,设有宽约6米的东、西城门两座,并在城门外加筑了瓮城。在四面城墙的外侧还修筑了马面、角台等御敌建筑。

  在当时的城区内,分布有街市、官署,驿站、学府、寺院等区域和百姓、官员、兵卒的住宅区;有直通城门的东、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组成的整齐街道。街道两侧,布满了各种店铺,有饭馆、酒店、客栈、钱庄、杂货店、衣帛行、马具作坊等。并有马市、柴市及交换农牧产品的互市场所。黑水城,不仅城内十分繁荣,而且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区和繁华热闹的街市。当时,居住在黑水城一带的固定人口约有七八千人之多。

  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黑水城,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曾建造过许多宗教寺院。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而且占地面积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宝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是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元朝时期的黑水城,不仅是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繁荣城市,而且还是当时"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这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华昌盛的黑水城也变成了一座废城。它们的痕迹依稀可辨。砖石,瓦块,陶瓷残片,铁器,雕刻,泥佛,风化的白骨,破裂的石磨,块垒等当年的遗物。

  城内,荒凉满目,流中国奇特女子风情录直通财富,一键直达旅途权益,携手关注旅途安全应急小手册沙下遍布官邸、寺庙和民居的颓垣断壁,到处都散落着各种瓷器和碎片。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钧瓷和南方的龙泉瓷等等。城外还有几座残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卫士肃然而立。

战争 沙漠 谁毁了黑水城

  从酒泉沿国道往北,可以到达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在额济纳旗曾经有一座名叫黑水城的古老城市。公元1226年2月,黑水城经历了一场血腥的战争,没有人能够活着出来,因为那场战争是毁灭性的。

  公元1926年,由斯文·赫定率领的瑞典考察组和中国学者共同组织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黑水城,在考察中他们用16毫米摄影机对当时的环境进行了拍摄,使更多的人看到了黑水城遗址的影像。

  黑水城始建于西夏时期,是现今已知惟一一座用党项族语音命名的城市。党项人叫黑水为额济纳,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额济纳旗所在的地方,最早叫弱水流沙。原始社会,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后来,因为朐衍之戎的匈奴人在这里游牧,它的名字逐渐演化成了居延。东起阴山、中经居延、西至天山,有一条无形的通路贯穿着,人类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迁徙游牧。这就是东西方最早的通路,人称丝绸之路居延路。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以后,在居延屯田、筑城、设障,把漠北草原与河西走廊连接了起来。黑水城引起世人关注

  历史上关于黑水城的记载少之又少,说它毁于一场战乱,说它藏有大量珍宝。藏有珍宝的传说在20世纪初引来了一批批外国探险者,留下了一处处挖掘的痕迹。公元1909年6月,俄国人科兹洛夫来到黑水城,在这里进行了9天的挖掘后,用骆驼驮走了40箱约上万件的西夏文物文献!

  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展出了他从中国黑水城带回的文物文献,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黑水城从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新的国际学科--西夏学,也从此产生了。文书揭露居住者状况

  一张三米多长的文书,密密麻麻写了近200行的西夏文草书。它是一个户籍登记簿,上面记录了黑水城79户人家的户口登记情况!

  党项族的典型姓氏之一是移合讹,在相关的社会文书中,有一个名叫移合讹·千男的党项族男子家庭状况的详细记载。千男一家8口都是党项人,家中有3峰骆驼、10头牛和80只羊,另外还拥有三块水浇地和一块杂地。西夏人计算土地面积的方式很特别,除了用亩来衡量,统计播撒种子的数量也是常见的形式。黑水城屡遭战争洗劫

  战争使黑水城屡遭洗劫,生灵涂炭,但也正因为战争,黑水城才变得如此重要。西夏人围绕着战争和兵器生活,在常年的征战中他们掌握了最优秀的冶炼技术,工艺精良的铁器不但可以满足具体的军用,而且也成为外交上的重要礼品和手段,用来贿赂各国的权臣,或是进贡给大国的皇室。

  据史料记载,黑水城在历史上,发生过多起饥荒。干旱、虫害、绝收的描述,比比皆是。政府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调来粮食,赈济这里的灾民。每年的春夏之交,都是黑水城生活最困难、防守最薄弱的时候,因此,也是最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敌人前来攻打,后果将不堪设想。近200年历史在战争中结束

  后来的黑水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社会文书到这里突然中断了呢?史料中还找不到任何线索,却为人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

  公元1205年,即成吉思汗封汗的前一年。成吉思汗借口西夏收留了蒙古仇人,在3月粮荒时首次袭击了西夏,从此开始了长达20年之久的对夏战争。

  黑水城如同它的国家一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蒙古大军随时可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黑水城人开始了一场空前悲壮的全民备战,他们准备与敌人殊死一战。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领10万大军挥师中原,黑水城作为蒙古大军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恶战。战争的时间,选在了黑水城最最困难的季节--春季。

  黑水城近200年的历史,在战争结束后也悄然地结束了。关于这场战争,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详细的记载。在战争发生以后的近60年中,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几百年后,人们在勘探黑水城的时候,发现城墙遗址中竟然还嵌套着一个更古老的小城,原来这才是西夏时期的黑水城,而套在它外面的是元代的亦集乃城。不知在什么时候蒙古人扩建了黑水城。公元127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这里,他看到的是一个绿洲之中生机盎然的城市。100年后的黑水城

  从公元1372年开始,由于黑水河被人为改道,致使古居延海急剧萎缩,黑水城渐渐变成了一座空城。沙漠终于围拢过来了,每当狂风大作,数以吨计的浮沙便倾泻而下,这里竟成为沙尘暴袭击下一个目标的中转站。黑水城在消失,明天人们会通过什么渠道找寻它呢?

  (本文节选自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新丝绸之路》)

旅游帮助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群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

  住宿指南:张掖本来就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我国开发大西北的政策的实施,到张掖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张掖市内有很多专为游客准备的不同档次的宾馆,服务对象从外国友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到广大国内游客,服务热情周到,价格也十分合理,保证游客可以游得开心,住得放心。

  交通指南:水国遗址遗留的可见物极其有限,如果您不是酷爱旅游或访古探幽的,还是以走马观花的方式游览为好。最佳的旅游时间是夏秋两季,树木葱茏,有些阴凉,风沙也小,如果是冬天,有皑皑白雪掩映也是别有情趣。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