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前蜀雕感盐料刻。在今四川成都。光天元年(918)王建病殁葬永陵。来自1942年发掘,有精致的石刻,包括中室棺床、后室石床、王建像及墓上石人。
- 中文名 王建墓石刻
- 时 间 光天元年
- 类 型 王建病殁葬永陵
- 地 址 今四川成都
1942年发掘,有精致的石刻,包括中室棺床、后室石床、王建像及墓上石人。奏富精哪不察充衣题议请棺床南东西三面雕刻乐舞都距之浮雕二十四幅(正面四,东西两面各十)。正面中部两立像,挥袖对舞状,余均坐像,各执乐器演奏。有箫、笛、琵琶、筝、箜篌、吹叶、笙、钹、铜鼓、拍板、羯鼓、鼗牢、鸡篓鼓、正鼓、齐鼓、和鼓、觱篥、答腊鼓、毛员鼓、箎、小觱篥等。乐伎面貌丰腴圆润,两手灵活,面部表情丰富。 形成完整的宫廷乐队, 是研究古代乐舞、乐器的珍贵资料。此外还有龙、凤、莲荷、云纹等祥瑞图案十余幅。棺床东西两侧列十二个圆雕天将,意在护卫帝陵,驱除凶邪,均为半身像,着甲戴盔模零敌灯数确指喜孔叫,面向棺床作扶抬之状,神态勇广析调格连黑专振行猛写实。后室石床上置王建造像,坐于几上,高86厘米,着帝王常服,面部表情严来自肃。前额平而较宽,眉骨轩昂,如《五代史·前蜀世家》称:"王建……为人隆眉广颡,状貌伟烈";又如《册府元龟》所谓"龙眼虎视"。此像曾施粉彩绘,是写实作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