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褶菌目

百科

非褶菌目,片火仍速预离又称多孔菌目(Polyporales),是伞菌纲的一目。担子果裸果型,无菌褶。原称多孔菌目,约1000种以上,属于高等担子菌。绝大多止联适重表差数都能引起立木、木材及木制品的腐朽,所以又称木材腐朽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兼性寄生菌,都能人工培养,在林业和人民生活中占重要来自地位。

  • 中文名称 非褶菌目
  • 拉丁学名 Aphyllophorales
  • 界 真菌界
  • 门 担子菌门
  • 纲 担子菌纲

自然发展

  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层菌纲的1目,又称多孔菌目(Polyporales),本目真菌子实体多种多样,大者重几十千克,如木蹄。小者如伏革菌科一些种类的子实体好像涂在树枝上或倒木上的土褐色的薄层。其他种类的子实体有来自珊瑚状、猴头状、喇叭状、马蹄状、贝壳状、架状等。颜色有白、黄、红、紫、褐、黑等,其中白色者最多。在一定360百科的子实层里产生单细胞的棍棒状担子。

  典型的子实层产生于子实体的一面或客压各面(即周生)。子实层平滑着生于疣、瘤、珊瑚状分枝、齿或刺抓留改现周去、菌褶上或菌管内。如果有菌管和菌褶,它们也与伞菌续开话与利滑破止丝倍目的牛肝菌和伞菌不同。子实妈晚害英总层里主要是担子,另外,还有囊状钟完岁谈主饭火沙宁体、刚毛、菌丝柱等不孕器官,因种而异。

令互款斤代脚叶言  绝大部分种类生于腐木上,一小部分种类生于腐殖质或土壤上;通常以腐生和兼性寄生为主,只有少数是寄生。本目是一个大而异型的目,所包括真菌种类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向比较复杂。E府世求众设造技威.J.H.科纳认为多孔菌子实体里的菌丝体系类型是分类的主要依据。M.A.东克(1964技星江足陆呀介黑)将本目下分21科,P.H杂没改植互顶转照伟城.B.塔尔博特(1还室叶胡留故973)分23科。本目有些种类是森林和经济树木右散必没林混春矿深妈的病原菌,有些种类造成木材腐朽,使铁道枕木、木构桥梁、何流层成苏古电杆等遭受严重的损害。但也有些种类是重要的药用真菌和提取抗癌物质的重要资源。

形态特征

  1、菌丝体:初生菌丝联合转为次生菌丝,很发达,多数都有锁状联合,在特定科消息剧条件下菌体可组成菌核、菌索、菌丝片等组织体。

  2、通常形成特定形态的担子果,都为裸果型。

  (1)结构:由菌丝+子实层体=担子果

  菌髓(生长在担子基部的菌丝组织)+子实层=子实层体,与菌肉相连。

  (2)形状:片状、棒状、珊瑚状、杯状、漏斗降散状、蹄形。

  (3)紧都完对顺尼些孔异介空质地:革质、炭质、木栓质、木质,少数为肉质。

  3、根据子实层着生状态、子实层体的形状和担子果形状,Donk(1964)划分为6种类型:

  ①鸡油菌型(Cantharelloid forms):子实层生于喇叭状或管状担子果外侧,子实层体光滑,具皱纹或皱褶。

  ②革菌型(Thelephori打依镇先半od forms):子实层生于平伏的担子果上面或生急再于反卷成檐状担子果的下侧,子实马春金告改层体光滑,或具皱纹或被疣。

  ③杯状菌型(Cupuloid forms):子实层生于杯状或盘状担子果内侧,子实层体光滑或具裂褶。

  ④珊瑚菌型(Clavaroid forms):子实层生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的珊瑚状担子果表面,或生于直立分枝成波状、裂片状担子果表面,子实层体光滑。

  ⑤齿菌型(Hydnoid forms):子实层体齿状或假齿状,担子果多样。

  ⑥孔状菌型(Poroid forms):子实层体孔状或裂成迷路状、齿状、褶状。

  4、担子果是由特定形态的三生菌丝组成,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态Corner(1932)

  ①生殖菌丝:是形成担子果的基本菌丝,可以分化为骨架菌丝、联络菌丝、囊状体、刚毛、担子等。一般为双核,薄壁,具分枝、隔膜和锁状联合,内部原生质稠密。

  ②骨架菌丝:是构成担子果的骨架,厚壁,不分枝,无锁状联合,除顶端有较薄的壁和稠密的原生质外,内部常空虚。起支撑作用。

  ③:为薄壁或厚壁的、具锁状联合、多分枝的一类菌丝,常相互交错地将骨架菌丝联结起来,这种联络作用的菌丝称联络菌丝。

  5、担子果内菌丝排列为一定形态的菌丝系统,一般分为三种菌丝系统:

  ①单系菌丝系统monomitic:由生殖菌丝组成。

  Bjerkandora adusta烟管 无刚毛

  Inonotus radiatus辐射纤孔菌 有刚毛

  ②双系菌丝系统dimitic:由生殖菌丝+骨架或联络菌丝组成。

  Phellinus igniarius针层孔菌 生+骨 刚毛

  Polyporus squamosus鳞多孔菌 生+联 无刚毛

  ③三系菌丝系统Trimitic:由生殖菌丝+骨架+联络菌丝。

  Coriolus versicolor彩绒革盖

  Daedalae quercina栎迷孔菌

  6、担子:由担子果中生殖菌丝生出,单胞,多为圆筒形或广棒形,常排列成子实层,在担子内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外生担孢子,生于担子上的梗上,弹射,无色或有色(棉兰着色),单胞,光滑或具纹饰,为淀粉质、拟淀粉质、或喜兰,单壁或双壁。

  7、生活史:单倍体--双核体生活史

  8、生物学习性:有些为木材腐朽菌,有些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分解枯枝落叶。

下属科

  鸡油菌科(24种) 珊瑚菌科(18种) 枝瑚菌科(28) 韧革菌科(11) 灵芝科(20) 多孔菌科(121) 齿菌科(16) 猴头菌科(5) 刺革菌科(3) 皱孔菌科(5) 革菌科(5) 伏革菌科(4) 牛舌菌科(1) 等

  鸡油菌科(24种)

  来自珊瑚菌科(18种)

  枝瑚菌科(28聚罪沿略没爱伤)

  韧革菌科(11)

  灵芝科(20)

  多孔菌科(121)

  条告相根针扬怀烧采方齿菌科(16)

  猴头菌科(5)

  360百科刺革菌科(3)

 盾副美程就子农历项告 皱孔菌科(5)

  革菌科(5)

伟答城排走消城  伏革菌科(4)

  牛舌菌科(1)

  等



分科依据

  依此作为分科依据,共分22科:

  鸡弱英油菌型:1、鸡油菌科Ca盟担观情广ntharellaceae

  革菌型: 2、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

  3、伏革菌科Corticiaceae

  4、钉菇科Gomphaceae

  5、总革菌科Punctulariaceae

  6、韧革菌科Stereaceae

  7、革菌科Thelephoraceae

  杯菌型:

  8、裂褶渐帮克短准在菌科Schizophyllaceae

  9、挂钟菌科Cyphellacea练线云为台粮压满右印火e

  珊瑚菌型:10、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11、灰珊瑚菌科Clavulinaceae

  12、绿球菌科Sparassidaceae

  齿步便末究补认计拉消图眼状菌型:13、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

  14、烟白齿菌科Bankeraceae

  15、刺酒丰协杆迫呢石指皮菌科Echinodontinaceae

  16、猴头菌科Hericiaceae

  17、齿菌科Hydnaceae

  孔状菌型:18、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

  19、牛排菌科Fistulinaceae

  20、灵芝菌科Ganoderm叶诉许显川唱促ataceae

  21、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

  22、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分类

  (1)以Patouillard(1900)、Rea(1922)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方期业处

  ①革菌科Thelephoraceae

  ②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③齿菌科Hydnaceae

  ④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2)邓叔群(1963)划分8科:

  ①革菌科Theleph双律过会即oraceae:担子果膜质、革质,有时木栓质,有柄或无柄,子实层伸展成一平面。

建县担浓脚字者倒问固  ②珊瑚菌科Clavariaceae:担子果直立,棒形,或多分枝,多肉质。

  ③挂钟菌科Cyphel写移消先laceae:担子果杯形、圆筒形,膜质-革质,子实层生于内侧。

  ④喇叭菌科Cantharellaceae:担子果喇叭型,肉质,子实层生外侧,往往有条纹、网纹,少光滑。

  ⑤皱孔菌科Meruliaceae:担子果仰生或反卷成檐状,膜质、革质,有时部分胶质。

  ⑥齿菌科Hydnaceae:子实层生于疣或刺上。

  ⑦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菌管各自分离。

  ⑧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菌管不相互分离,有时分裂成齿状或褶状。

  (3)Donk(1964)分6型22科,Talbot(1973)分24科

  他们的系统为现代分类系统:除依据上述根据外,还有菌丝系统,孢子染色反应等。

  Ⅰ、Aphyllophorales-Cantharelloid forms鸡油菌型(1科)

  1、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子实层生于喇叭型担子果的外侧,常具条状或网状棱纹(皱纹或皱褶)。生殖菌丝膨大,孢子非淀粉质。

  (1)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2)喇叭菌Craterellus cornucopioides

  Ⅱ、Aphyllophorales-Thelephoroid forms革菌型(8科)

  2、粉孢革菌科Coniophoraceae

  孢子褐色,双壁,内壁喜兰,单系菌丝(monomitic)。

  (1)干朽菌属(Serpula=Gyrophana):担子果平伏或反卷;子实层体皱孔(菌)状(Merulioid),蜂窝状或脑状褶叠,孢子褐色,双壁,内壁喜兰。

  干朽菌(S. lacrymans=G. lacrymans):生于房屋的地板下,引起腐朽。

  (2)粉孢革菌属(Coniophora):子实层体光滑。

  粉孢革菌(C. puteana):能引起木材腐朽。

  3、伏革菌科Corticiaceae:

  孢子无色或淡色,单壁,担子果全平伏,白色或金黄色,单系或双系菌丝,具骨架菌丝。

  (1)隔孢伏革菌属(Peniophora):担子果平伏,子实层或其基部有囊状体,有结晶体或胶囊体;子实层玫瑰色、橙色,或带红色、紫色、灰色等。

  大隔孢伏革菌(P. gigantean):生针叶树枝、干皮上,可防治松根白腐。

  (2)伏革菌属(Corticium):无囊状体、胶囊体,子实层体始终光滑。

  兰伏革菌C. caeruleum生于树枝上,担子果景泰蓝色。

  (3)阿太氏菌属(Athelia):无囊状体、胶囊体,子实层体鲜时常为皱孔菌状,菌丝分枝角大。

  刺孔阿太菌(A. epiphylla=Corticium centrifugum),无性为Sclerotium rolfsii,形成光滑小菌核,引起阔叶树根腐病。

  (4)软韧革菌属(Chondrostereum):担子果平伏反卷,拟韧革菌(韧革菌型Stereoid),有囊状体、泡状体(菌髓中)。因为单系菌丝,故划入伏革菌科内,仅一种。

  紫软韧革菌(银叶病菌)C. purpureum=Stereum purpureum

  (5)皱孔菌属(Merulius):担子果平伏或反卷,子实层体为放射状皱褶,相互交织成不规则凹坑。

  胶皱孔菌(M. tremellosus)引起木材腐朽。

  4、韧革菌科Stereaceae:

  孢子光滑无色,单壁,二系菌丝系统(生殖+骨架),常有囊状体和胶囊体,子实体光滑。(担子果平展而反卷,扇形、贝壳形、半圆形,很少完全平伏)

  (1)韧革菌属(Stereum)

  担子果由三层组成:边缘带,中间层,子实层,子实层体光滑。

  扁韧革菌Stereum fasciatum

  (2)笋革菌属Lloydella:与韧革菌相似,囊状体棒形,顶端常有结晶。

  槽笋革L. sulcata

  5、革菌科Thelephoraceae

  孢子通常有纹饰,有小瘤或小刺,凹凸不平,菌肉淡色,常暗色,遇10%KOH变成暗色或带绿色,(担子果平伏,子实层光滑,被疣或齿状,若有柄,则子实层体齿状)

  (1)革菌属Thelephora:孢子有色,有小刺或小瘤。

  疣革菌T. terrestris:引起根窒息病(担子果丛生或平铺而反卷,肉桂色,生林地或树根上)

  掌状革菌T. palmata:生林地上,担子果紫褐色,直立,群生,上部有扁平裂片,有臭味。

  Ⅲ、Aphyllophorales-Cupuloid Forms杯状菌型(2科)

  6、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

  担子果有一个狭窄基部,子实体为假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裂褶,单系菌丝,孢子光滑,无色,非淀粉质。

  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有菌柄,侧生,同科。

  裂褶菌(S. commune):分布广,阔叶树立木及原木上,导致腐朽。

  6'、挂钟菌科Cyphellaceae:担子果微小,杯形,管状,悬垂树皮、草茎上,子实层生内侧。

  褐烟斗菌(Solenia anomala)生于枯枝上。

  挂钟菌(Cyphella capula)草本植物茎杆上。

  Ⅳ、Aphyllophorales-Clavaroid Forms珊瑚菌型(3科)

  7、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孢子无色,光滑,非淀粉质,担子果珊瑚状,单或双系菌丝。

  8、绣球菌科Sparassidaceae

  担子果直立,分枝成波状或扁平裂片成绣球状,子实层体光滑,生于裂片下面或直立的表面遍生,单系菌丝,具膨大菌丝。孢子无色光滑,非淀粉质。

  绣球菌属Sparassis:担子果直立,分枝成花瓣状。

  绣球菌S. crispa生松树根上,可食,黑龙江、吉林。

  Ⅴ、Aphyllophorales-Hydnoid Forms齿菌型(5科)

  1、猴头菌科(Hericiaceae)

  担子果珊瑚状,多分枝,单系菌丝,有锁状联合,子实层体刺状。孢子无色,光滑,淀粉质,有囊状体。在磺基醛液中不成暗色。

  (1)猴头菌属(Hericium):担子果块状或多分枝,无明显菌盖,刺发达,下垂,长。

  单系菌丝(monomitic),都生树木上,可使木质部腐朽。

  猴头(H. erinaceus)

  (2)齿耳属(Steccherinum):有菌盖,担子果无柄,反卷或有侧生小柄,往往革质,有时半肉质,常有囊状体。全部生树木上,少数腐朽力强。

  大肉齿耳(S. septentrionale)

  9'、齿菌科Hydnaceae:有菌盖,担子果柄中生或偏生。

  卷边齿耳H. repandum:中生柄,肉质,可食。

  Ⅵ、Aphyllophorales-Poroid Forms孔状菌型(5科)

  自1821年Fries设2属以后,一些真菌学家设13~17属,实际应用的属仅10个。

  1、Poria卧孔 (Fuscoporia) Fomitiporia

  2、Fomes层孔 Nigrofomes,Phellinus,Pyropolyporus

  3、Trametes栓菌

  4、Polyporus多孔 Inonotus,Coltricic,Nigroporus,Xanthochum,

  Crypotoporus,Piptoporus,Spongipellis,Bjerkendera

  5、Polystictus云芝菌属 Ischonodermus,Hepelopilus,Tyromyces,Gloeoporus,

  Antrodae,Coriolopsis革孔菌,Hirschioporus

  6、Favolus棱孔

  7、Hexogonia蜂窝

  8、Daedalea迷孔 Gloeophyllum

  9、Lenzites褶孔

  10、Cyclomyces环褶 Cycloporus

  其中的Polyporus、Polystictus和Fomes属为最大,包括种类极多,鉴定困难,近半个世纪以来,提出了多种分类体系,增加属最。Cooke(1959)300属,我国邓叔群(1963)设35属,本书用D. N. Pegler(1973)依子实层体结构、菌丝系统、锁状联合、染色反应、孢子等特点设5科。

  10、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

  孢子球形、椭圆形,无色,具刺状或鸡冠状突起,淀粉质,单系菌丝系统,有锁状联合。(担子果一年生,有菌盖,或珊瑚状,菌肉淡色)

  刺孢多孔菌(Bondarzewia montana=Polyporus montanus)菌柄基部相联形成一丛菌盖。

  11、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

  担子果木生,一年生,有菌盖及侧生柄或近无,肉质,子实层体为密集的各自分离的菌管,单系菌丝,孢子无色,光滑,非淀粉质,单系菌丝系统。

  牛舌菌(F. hepatica)菌盖肉质多汁,红~红褐色,粘,可食,阔叶树腐木上。

  12、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

  担子果木生,1~多年生,有菌盖,常有皮壳,半圆形或有柄,孢子椭圆或球形,顶端平截,双壁,内壁褐色,有小刺或突起,非淀粉质,双或三系菌丝系统,有骨架菌丝。

  (1)灵芝属(Ganoderma):三系菌丝,淡色,担子果有柄,中、侧、偏生,有坚硬皮壳,光泽。

  灵芝(G. lucidum)

  松杉树芝(G. tsugae)

  (2)扁芝属(Elfvingia):双系菌丝,暗色,无柄,扁平或蹄形。

  扁芝(树舌)E. applanata=Ganoderma applanatum菌管处受伤后迅速变褐。

  13、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平展或有柄,有菌盖,为伏革菌型、珊瑚菌型、多孔菌型。菌肉黄色、橙色或奶油色、铁锈、锈褐色,10%KOH液中变暗色。通常子实层体中有刚毛体,单系或双系菌丝,具骨架菌丝。

  (1)刺革菌属(Hymenochaete):子实层体光滑,担子果革质,硬,平伏或反卷,无柄。

  贝形刺革菌(H. badio-ferruginea)生于阔叶树枝干上。

  (2)纤孔菌属(Inonotus):担子果木生,一年生,无柄;单系菌丝,有刚毛,菌肉褐色,薄,纤毛质,管孔小,圆形。

  辐射纤孔菌I. radiotus栎、桦等树干上。

  粗毛纤孔菌I. hispidus杨、水曲柳、栎、椴、榆、桑、枣等阔叶树上,腐朽。

  鸟状纤孔菌I. rheades杨、桑、柽柳等干上,腐朽。

  (3)暗孔菌属(Phaeolus):担子果1年生,大,覆瓦状,有粗短柄,菌肉脆,褐色,易碎,单系菌丝,膨大,有暗色小囊状体(刚毛)。

  松杉暗孔菌P. schweinitzii:菌盖覆瓦状,深烟色,边缘有粗毛,生于松、冷杉、落叶松干基部、干、木料上,褐色块腐。

  (1)针(木)层孔菌属Phellinus:担子果多年生,无柄;菌肉褐色,单层,无粘结层,二系菌丝,具骨架菌丝;菌管多层,有刚毛。

  松针(木)层孔菌P. pini落叶松、红松、铁杉、云杉、冷杉等针叶树干上,白色蜂窝腐。

  火木层孔菌P. igniarius杨、柳、桦、栎等阔叶树上,心材海绵白腐。

  14、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除上述4科以外的孔状菌类均属此科。担子果1~多年生,平展,平伏反卷,壳状,或具菌柄、菌盖;菌肉白色、淡褐色、肉桂色、茶褐色、紫褐色、罕红色,质地为肉质、革质、木栓质~木质;菌丝系统单系、二系、三系菌丝。有或无索状联合;子实层体管状、迷路状、齿状、罕褶状,子实层中有时有囊状体,无刚毛。

  Ⅰ、担子果有柄

  (1)多孔菌属(Polyporus):联络菌丝有限分枝

  贝叶多孔菌(P. frondosus)、鳞多孔菌(P. squamosus)

  (2)拟多孔菌属(Polyporellus):具有无限分枝的灰球菌属(Bovista)的联络菌丝。

  细青顶拟多孔P. picipes、冬拟多孔菌P. brumalis,均生阔叶树倒木、枯木上。

  (3)棱孔菌属(Favolus):管口六角形,由柄辐射而出。

  棱孔菌(F. alveolaris),漏斗棱孔菌(F. arcularius)。

  (4)奇果菌属(Grifola):担子果一年生,有柄,多分枝,形成一丛浅灰褐色小菌盖;(菌肉白色,软肉质,易烂)。单系菌丝,菌丝膨大,有锁状联络,菌管圆形~多角形;孢子圆形。

  猪苓F. umbellata;大奇果菌G. gigantea

  Ⅱ、担子果平伏

  (5)卧孔属(Poria):菌肉白色,菌管单层,无囊状体,(往往薄)。

  茯苓(P. cocos)菌核生于地下松树根上,外黑内白,表面形成平伏担子果。

  纤维卧孔菌(P. vaillantii)建筑材和矿柱的腐朽。

  (6)褐孔菌属(Fuscoporia):菌肉褐色,管单层或多层,一年生或多年生。

  斑褐孔菌(F. punctata)担子果紧贴于基物,菌管多层,每层2~3mm。

  Ⅲ、担子果非平伏:担子果无柄,菌肉褐色,暗色,红色丝。

  a、菌肉褐色系,多年生。

  (7)层孔属(Fomes):担子果有皮壳,三系菌丝,有锁状联合,孢子椭圆形,长15~25μm。

  木蹄层孔菌(F. fomentarius)菌盖马蹄形,生于桦、栎等阔叶树干、伐桩、原木上,松、落叶松、云杉、冷杉倒木上。白色杂斑腐朽。

  粉肉层孔菌(F. cajanderi)菌盖半圆形至平伏,反卷,扁平,往往覆瓦状,左右相连,淡赭色。

  b、菌肉褐色系,一年生。

  (8)黑孔菌属(Nigroporus):10%KOH变黑,双系菌丝,具骨架菌丝,孔很小,每毫米7个以上。

  薄黑孔菌(N. vinosus)硬黑孔菌(N. durus)

  (9)粘褶菌属(Gloeophyllum):子实层体褶状,有时迷路状,子实层中有拟纺锤形菌丝末端(骨架菌丝末端),孢子长13μm,担子果表面往往有环纹,菌肉薄。

  篱边粘褶菌G. saepiarium

  (10)迷孔菌属(Daedalea):子实层体迷路状,三系菌丝,子实层有拟纺锤形菌丝末端(骨架)。孢子长6~9μm。

  栎迷孔菌(D. quercina):生于栎树上,引起腐朽。黑龙江、吉林、内蒙、江苏、浙江等。

  (11)密孔菌属(Pycnoporus):菌肉红色,10%KOH变黑,三系菌丝,有锁状联合。

  朱红密孔菌(P. cinnabarinus)

  Ⅳ、菌肉色系:肉白色,奶油色,材色。

  菌肉白色系,多年生。

  (12)拟层孔菌属(Fomitopsis):担子果有皮壳,二系菌丝(骨架),有锁状联合。

  松生拟层孔菌F. pinicola

  (13)异担孔菌属(Heterobasidion=Fomes):担子果有皮壳,二系菌丝,无锁状联合,松根白腐。

  异担孔菌(H. annosus):松、杉的干基部,导致腐朽。吉林、河北、甘肃、新疆、湖南等。

  (14)落叶松层孔菌(Laricifomes=Fomes):担子果大型,肉苦,充满结晶体,三系菌丝,有锁状联合,无囊状体。仅一科,苦白蹄或落叶松层孔菌L. officinales,落叶松干上心材褐腐,清肺化痰,健胃之功能。

  b、菌肉白色,一年生:菌肉海绵质,软肉质,木栓质。

  (15)绚孔菌属(Laetiporus=Tyromyces):菌管硫磺色至珊瑚红色,双系菌丝,无锁状联合,担子果覆瓦状(新鲜时软而多汁,干后干酪质)

  硫磺绚孔菌(L. sulphureus):菌盖柠檬黄色~鲜橙色,菌管多角形,针阔叶树干基,新鲜时软而多汁。

  (16)干酪菌属(Tyromyces):单系菌丝,有锁状联合,担子果干酪质~软肉质。

  蹄形干酪菌(T. lacteus)、见形干酪(T. anceps)

  (17)绵皮孔菌属(Spongipellis):菌肉双层,上层海绵质,下层紧密木栓质,单系菌丝系统,有锁状联合(管孔状至耙齿状)。

  毛盖绵皮孔菌(S. litschaveri)栎、榆、杨等阔叶树干上。

  (18)隐孔菌属(Cryptoporus):子实层体有菌幕覆盖,仅基部有孔,担子果木生,近球形,有漆状皮壳,二系或三系菌丝。

  仅一种,隐孔菌(C. volvatus)生于松树上。黑龙江、河北、四川、云南、福建。

  (19)剥管菌属(Piptoporus):菌管易与菌肉分离,担子果基部凸起,有薄皮表皮壳,易剥下,菌肉白色,软肉质,二、三系菌丝。

  桦剥管菌(P. betulinus)4~24×5~35cm,厚1.5~9cm

  c、菌肉白色系,一年生,菌肉硬,革质或脆骨质。

  (20)革裥菌属(Lenzites):子实层体褶状,有厚壁的拟囊状体,有锁状联合。

  桦革裥(L. betulina)

  (21)囊孔菌属(Hirschioporus):子实层体中有结晶体、囊状体,菌丝有锁状联合,菌管早期裂成片状或齿状,有时保留为褶状或迷路状,常呈紫色,担子果木生,一年生,薄。

  冷杉囊孔菌(H. abietinus)、褶囊孔菌(H. laricinus)多生于枯木、腐木上。

  (22)烟管菌属(Bjerkendera):菌管与菌肉之间有黑色菌丝层,单系菌丝,有锁状联合(菌管孔状或多角形,常呈烟灰色)。

  烟管菌(B. adusta):菌管平伏反卷,覆瓦状,常有皱纹或不明显环纹,边缘黑色,管口灰色近黑色。

  (23)下皮黑孔菌属(Cerrena):菌肉白色,双层,菌管与菌肉之间有一个黑色角质层,三系菌丝系统,子实层体迷路状至耙齿状。

  单色下皮黑(C. unicolor):菌盖白色至灰色,有细长或粗毛,有同心环带,杨、柳、桦、栎等阔叶树腐木上。

  (24)革盖菌属(Coriolus=Polystictus(云芝属)):菌丝三系,有锁状联合,孢子小于8μm,无囊状体,担子果薄,单生或覆瓦状,菌肉遇碱变暗色,菌管小不规则,圆形,有时裂为齿状。

  邓叔群(云芝)、彩绒革盖(C. versicolor)多生阔叶树腐木上。

  (25)栓菌属(Trametes):担子果表面无毛,菌丝三系,菌管以不同深度陷于菌肉内,与菌肉相连,担子果木栓质,硬,管孔多圆形,有时迷路状至褶状。

  香栓菌T. suaveolens

  (26)粗毛盖菌属(Funalia):基本特征与栓菌同,唯菌管后期齿裂为近耙齿状,菌盖表面密生硬毛。

  粗毛盖菌(F. gallica)生阔叶树干上,白腐。

  (27)耙齿菌属(Irpex):担子果平伏而反卷,双系菌丝(骨架菌丝),无锁状联合,有囊状体,子实层体耙齿状。菌丝白色,薄。

  乳白耙齿菌(I. lacteus):担子果平伏反卷,有时全平伏,白色,常左右相连,成覆瓦状,表面有细长毛或绒毛,囊状体显著,有结晶体,生阔叶树皮及木材上,边材腐朽。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