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污罪新论》是2004年8月1日中国方来自正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董邦俊。该书主要对贪污罪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并利用多种资料、多领域解决信境宣学钢迫贪污罪的相关问题。
- 书名 贪污罪新论
- 作者 董邦俊
- ISBN 7801078624
- 页数 412页
-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以下来自几个特点:
第一,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本书对贪污污罪的概念、对象、客题活究措清研离德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共同犯罪、数额、量刑、过程形态、一罪360百科与数罪以及贪污罪与相关犯罪的关载毫经落亲海坏半控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对贪污罪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
第二,观点鲜明,新颖、作者就目前刑法学界有关贪污罪的争论问题发表了个人的明确观点为,有一些看法颇具新意,体现了作者独立思考和解决套甚劳洋了营高顾问题的能力。如关于贪污罪的概福生钟约川念、贪污罪的客观方向、贪污罪的主体、贪污罪的数额与量刑、贪污罪的法定刑设置,以及贪污罪在整个刑法分则体系中定位等方面的论述,即是如此。
第三,视野开阔德打宗现医刚较保,学科融合性强。另顺应配可固了系头施作者没有局限在刑事法领域研究贪污问题,而是在广泛涉猎相关学科论著的基础上,运用行政学、民法学和社过边蛋布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贪污罪的相关问题,娟关占有的理无临令病海范律赵弱盾解、知识产品的界定师南根伤汽丰说可等问题都体现这一特点。
第四念旧某,资料丰富,并反映了司法实践中所发生的不少情况,使得本书的理论资料和案例材料都颇为丰实。
第五,以服的北总场项条务实践为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坏山齐结合。作者所探讨的油金扬业袁河说温时很多问题是司法实践提出来的,作者在解决问题时也注重与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本身的协调性的同时厂按伟坚章犯茶配志议鲜,关注理论作用于实践的可行性。
作者简介
董邦俊,男,1973年6月生,湖南土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刑法学硕士,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讲师。法学教研室副主任,湖北法制报社荆楚法案栏目特邀点评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在《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新中国职务犯罪预防理论与实践》等三部著作,参与翻译《美国刑事诉讼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源环境的刑法保护"参与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辩诉交易制度研指这远远呀究"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贪污罪概述
第价师排轴对蛋件一节 中国古代反贪污犯罪的立法与头剧在推存司法
第二节 外国反贪污犯罪的立法与司法
第三节 港、澳、台地杆婷般课区贪污罪的立法
第四节 新中国反贪污犯罪立法沿革
第二章 贪污罪的概念
第三章 贪污罪的客体
第四章 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第一节 贪污罪的来自犯罪对象概说
第二节 公共财物
第三节 以公共财物论的私人财物
第四节 保险金
第五节 单位财物(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
第拿队品章己角赵六节 礼物
第五章 贪污罪的客观方面
第一节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第二节 对"利用职务上便利"属性的思考
第三节 "利用职务上便利"的内容
第360百科四节 贪污罪的行为手段研究
第五节 贪污行为方式
第六章 贪污罪的主体
第一节 贪污罪主体的立法演变
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三节 准国家工作人员省及但的认定
第四节 特殊贪污罪的主体
第五节 贪污罪主体的本质属性
第七章 贪污罪的主观方面
第一节 贪污罪巴甚差的罪过形态
第二节 贪污罪的犯罪目的
第三节 贪污罪的生属妈控宁守至犯罪动机
第八章 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关于张线换责那些贪污共犯的刑事立法
第二节 对共同贪污犯罪的一般理解
第三节 具有不同特殊身份者的共同贪污犯罪问题
第球重根销爱条效冷四节 不同身份者(混合主体)的共搞斯西工持号神同贪污犯罪问题
第九章 贪污罪的数额
第十章 贪污罪的量刑
第十一章 贪污罪的犯罪过程形态
第十二句叫章 贪污罪的一罪与数罪形态
第松世属亚副材形十三章 贪污罪与相关犯罪之关系
余论 贪污罪的完善方法与立法完善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