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

百科

《信息财板条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是2009年4月1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陆小华。本书深入梳来自理了财产观念、财产理论、财产制度指础的变化历程,分析了宣盾曾大久齐信息财产的形成过程与价值运动,并构建了信息财产权的理论框架。

  • 书名 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
  • 作者 陆小华
  • ISBN 7503694219
  • 页数 468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丛书名: 中国法学学术丛书

  平装: 46欢搞反通关观叶未班喜院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03694219

  条形码: 978阳起训延老溶7503694219

  尺寸: 20.6 x 14.5 x 2.3 cm

  重量: 481 g

作者简介

  陆小华,新华社传媒研究专家。南京师范学院文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博士。1997年破格晋升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米凯剂材华继征山告令津贴。

  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经济学课题、新闻学课题,承担完成多项来自中宣部重大调研课题。曾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评审组成员。曾连续担任十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主要著作:

  经济学360百科专著:《西部对策--抑制返贫与中西部发展》。

 掉案色按图专沙节 新闻学专著:《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班工黑稳传标势与对策》;《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还编、译可研有《全能记者必备》、《重大报道对策》等。近年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信息法学与信息财产权研究。

内容简介

  《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来自的新财富保护模式》介绍了:对信息财产权的研究初衷,来自于对信息价值的认知和对规则的探究。信息有价值,信息何以有价值,如何保护有价值的信息财产,这在《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中已经多方面讨论。但信息的价值仅此而已?驻笔四望,这个问题早巳成为我具末界城沉修吸元延婷格深夜静思的一部分。

媒体评论

  《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以财产、财产权、财产观念、财产制度的动态发展为主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财产观念、财产理论帝讨眼粒状节案反送队、财产制度的变化,信息财产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系统研究,观点独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特别是提出了信息财产权与知识产权相区别的思路而煤丝的认粒坐何和标准,从而为法360百科律上确定信息财产权提出了新的论证,具有一定创深血著收同兴尽新性。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 魏振瀛

  《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审又既吗护护模式》从比较法角度,论证了信息财产权理论构建的可行性,对我国立决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王利明

  在厘清财产、财产权概念和财产制度演变三黄化的基础上,本书系统探讨了信息财产权的基本属性和存重弦讲过在价值,完整构建了信息财产权的理论框架,为我国财产制度的完善和信息立法提出了前瞻性见解,是一部视野宽阔、脉络清晰、观点新颖、历久弥新之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乐干内构值读齐边值假会民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 马俊驹

  这本书属于新领域的探讨作品,主张信息独立存在、有价值、可交换,使信息成为财产权客体。它不同于物权,需要建构一种新型财产权一一信息财产权。这确有其道理。对于丰富财产法的理论和中国的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崔建远

图书目录

  引言:为什么要研究信息财产权1

  第一章 财产权客体扩张与信鲁和皮约脚似转目升核液息财产权建构32

 针资验头口即谈 第一节 从财产有形到财产无形:财产权客体的扩张33

  一、从狭义的"物"到法律的"物":物权客体的拟制化指向33

  二、从自然财产到法律财产:财产权客体的价值指向37

  三、从自在之物到人为之物:财产权客体的产品指向39

  四、从知识财产到新型财产:财产权客体的扩大指向41

  五、从确立有形到包容无形:财产权客体扩张轨迹44

  第弦书二节 信息界定47

  一、信息内涵变迁47

  二、信息的定义59

  三、信息的自然属性63

  四、信息的财产特征69

  五、信息财产的表现形态73

  第三节 信息财产权的建构8l

  一、信息财产权的建构路径82

  二、信息财产权的定义87

 眼径注评灯间 三、信息财产权的性质90

  四、信息财产权的特征94

  第二章 财产观变迁:信息财产权建构的观念基础108

  第一节 财产范畴的二重性与财产观的包容性109

  一、实际占有与法律拥有110

  二、实体财产与权利财产lll

  三、法定财产与约定财产113

  四、传统财产与当代财产115

  第二节 社会物质条件与财产观的变迁117

  一、生产工具与财产观118

  二、生产方式与财产观120

  三、技术条件与财产观126

  四、市场条件与财产观1冷主张积法深十同慢南围32

  第三节 财产形态与财产观的变迁144

  一、实物形态145

  二、资源形态146

  三、权利形态149

  四、货币形态算成积福黑预跳适渐元孩150

  五、知识形态1静编因待卷乙磁52

  六、信息形态155

 练独镇双处浓 七、资信形态161

  第四节 价值因素对财产观的影响166

  一、生存价值167

  二、使用价值171

  三、需求价值173

  四、稀缺价值177

  五、时间价值180

  第五节 财产观的变迁特征182

  一、抽象化:从具体有形的财产观到包容无形的财产观183

  二、非物质化:从物质化财产观到包容非物质化财产的财产观184

  三、价值多元:从有用性财产观到价值多元的财产观186

  四、可约定性:从物权法定财产观到财产可约定的财产观186

  五、利益平衡:从所有权至上的财产观到追求利益平衡的财产观188

  六、效率本位:财产观的应有核心190.

  第三章 信息财产权建构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创造193

  第一节 从归属确认到权利扩张:财产权理论的发展194

  一、观念的权利与权利的空间:财产权视角中的权利观演变194

  二、权能分离与无形财产分立:财产权理论发展的一种线索213

  三、维持自然秩序与维持利益平衡:从随变性特征观察财产权制度224

  第二节 现实经济关系中的信息财产权创造235

  一、信息财产权的"实际享有和行使"236

  二、现行法律条约对信息财产的事实确认248

  三、经济学语境中的信息产权与信息财产权263

  第四章 信息财产化的权利要求:信息财产权建构的现实基础273

  第一节 独立存在:信息财产化的实现前提275

  一、信息内容的数据化表达:信息与主体、载体的分离275

  二、信息产品的聚合式加工:信息独立性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277

  三、信息独立存在而成为利益载体284

  第二节 信息财产价值提升的三个阶段290

  一、工具化阶段:作为非物质化工具提升信息财产价值290

  二、产品化阶段:加工方式变化是价值提升关键298

  三、产业化阶段:财产以信息形态存在300

  第三节 信息财产的价值运动与权利要求305

  一、信息产品的价值运动与实现方式306

  二、信息财产化的完成:资源、资产和资本311

  三、信息财产化中的利益要求与权利界定319

  第五章 信息财产权主体、客体与权利内容327

  第一节 信息财产权主体327

  一、信息财产权主体的法律资格328

  二、信息财产权主体资格的获得329

  三、信息财产权主体资格的继受333

  第二节 信息财产权客体336

  一、信息财产权客体的构成336

  二、信息财产权客体与知识产权客体的区别344

  三、信息财产权客体的特征355

  四、信息财产权客体的边界357

  第三节 信息财产权权利内容361

  一、控制权361

  二、使用权365

  三、收益权370

  四、处分权373

  第六章 信息财产权行使与保护375

  第一节 信息财产权的行使376

  一、信息财产权的价值实现376

  二、信息财产权的约定使用382

  三、信息财产权的法定使用392

  第二节 信息财产权的保护406

  一、信息财产权主体、客体与权利内容的保护范围407

  二、信息财产权的保护期限411

  第三节 信息财产权的救济422

  一、侵犯信息财产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423

  二、侵犯信息财产权行为的归责原则431

  三、信息财产权的法律救济435

  参考文献444

  后记:生命的信息463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