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百科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是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齐爱民。本书从个人信息与人格权关系的民法角度出发,分析比用陆吃别鱼翻较了世界发达国家布带限百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典型人格立法及有重大影响的理论。

  • 书名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1日
  • 开本 16 开

图书信息

  出版来自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月1日)

  平装: 30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1143681

  条形码: 9787301143681

  尺寸: 22.6 x 15.2 x 1.6 cm

  重量: 381 调实张起新似友g

作者简介

  齐爱民,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360百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法学学科)。为学术而探索,闻道而欣喜。热爱着电子商务法、信息法和知识产权法,力图勾勒它们未曾呈迫测然觉国品现的真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近十项,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曾出席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第四十届大望两按金滑文情承会,参与《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的缔结,受美国商务部的邀请为《APEc隐私权保护框架》的形成与实施提供意见。2007年始,担任中国欧盟著立再信息社会项目中方高级咨询官。

内容简介

  本书意在为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奠定理论基础。对人自身的保护是一切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在科学技术疯狂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并重新设计对人自身保护的法律问题。个声老宜总皇直仍人信息保护法的缺失,可能使我们在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沦为信息科技的牺牲品。因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诸多重大事件表明,我们必须像重视我们传统的人格一样重视个人信息。

目录

  导论 社会形态更迭来自与人格权法的演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人格权法夜当第胶概略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一章 危机与出路:立法背景和经过

  第一节 信息资源开发与个人信息滥用

  第二节 数字化人格的形成与权利危机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预气沿错流的形成

  第二章 全球性应对策略

  第一节 主要国家立法概要

  第二节 主要国际组织立法概况

  第三节 我国的立法概况

  第三章 论争与鉴别:个人信息定性

  第一节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立法界定

  第三节 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

  第四节 类别划分:个人信息的源与流

  第四章 宏观解读:概念、地位与性质

  第一节 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地位与属性

  第三节 法律关系

  第五章 交织与梳理:360百科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知识产权法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信息法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法

  第六章 政府策略与保护模式

  第一节 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策略

  第二节 统一立法模式

  第三节 分散立法模式

  第四节 行业自律模式

  第五节 安全港模式

  第六节 我国立法模式之选择

  第七章 宗旨针声操特办电解茶甚与功能

  第一节 权利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功能

  第八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凯感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内外谁样策降着缺信息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三节 目的明确原则

  第四节 知情同意原则

  第五节 目的限制原则

  第六节 信息品质原则

  第七节 安全原则

  第八节 政策公开原则

  第九节 禁止泄露原则

  第十节 保存时限原则

  第十一节 自由流通和合育怕更劳她此调久担右含理限制原则

  第九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效力层次

  第二节 适用例外

  第三节 域外效力

  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