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指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意义理论研究

百科

《内向指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意义理论研究》是2009年上海大学来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360百科者是陈杰。

  • 书名 内向指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意义理论研究
  • 作者 陈杰 著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3月1日
  • 页数 168 页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平装: 168页

  正文影倍帝如你传专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811184338, 9787811184334

  条形码: 9787811184334

  尺寸: 20.8 x 14.4 x 1 cm

  重量: 222 g

作者简介

  陈杰,男,1979年生,浙江湖州人。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2005、2008年亚写美孩那似输先后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发表论文数篇。现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来自

内容简介

  《内向指称:以康德批判哲学为进路的意义理论逐料曾研究》首先对诸多传统的意义理论进行了回顾与介绍,以"经验论"和"理性论"之争为历史背景,考察了"语言意义问题"的性质、由来和地来自位,揭示了传统的意义理论似乎都是经验论在语言/意义领域的延伸与表现,强调的是语言与现实世界(经验)之间的联系。

  然后,作者对康德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起源、意义及其关键思想进行了论述,指出康德的科学的形而上学是对经验论和理性论两者矛盾的统一与批判,不仅成功地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形而上学知识,而且还对科学知识作出了合理的说明。其中,作者分别论述了康德360百科关于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的三分,感性、知性和理性的三分,以及主体、现象和客体的三分,指出康德哲学中的判断形式似乎可以化约为分析判断本身,而感性直观的纯农题危色限粹形式似乎可以化约为空间本身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性质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大纲

  第二章 意义理论综述

  第一节 "意义"的意义和"意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对主要意义理论的介绍和批驳

  一、意义的观念论

  二、意义的指称论

  三、意义的使用论

  四、意义的可证实性论

  第三节 意义理论的哲学倾向之争

  第三章 意义研究的另一种哲学前提--经验论与理性论融合的康德批判哲学

  第一节 康德的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的起源及其意义

  第二节 康德的困现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的关键思想

  一、先天分析判断、后天综合判断和先天综合判断三分

  二、感性、知性和理性三分

  三、主体、现象和客体三分

  第三节 对康德关键思想的重新阐释--"批判"的批判

  第四节 小斯打植守铁上解

  第四章 意义的内向指称久础省季航须景酸(1)

  第一节 知识、语言和意

  第二节 知识的对象

  第三节 语言的范畴

  第四节 意义的范畴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意义的内向指称(2)

  第一促件考查最议川落尽节 以限定摹状词为例

  一、归属性、指称性和确指性、偏指

  二、此论证的前提(1)现滑银前剧:限定摹状词的内向红略位轴者型指称及其簇模型

  三、此论证云映械好月促茶的前提(2):其他

更士明土手答顾玉  四、结语

  第二节 以专有名词为例

  一、克里普克的历保者孙史因果理论及其问题

  二、修改了的历史因果理论及其问题

  三、专有名词的内向指称

  四、结

  第三节 以指示词"我"为例

  一、丹尼特(DDennett)树办阻老神才护夜的钵中之脑

  二、普特南(HPutnam)的钵中之脑

  三、"我"的内向所指

  四、结语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