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粗筒苣苔(学名Briggsia humilis K. Y. Pan),是双子叶植物纲、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有茎,根状茎短而粗。叶基生,似莲座状,聚伞花序,花中等大,花萼钟状,花冠粗筒状,子房长圆形,种子小,多数,两端无附属物。产湖北西部。
- 中文名称 小粗筒苣苔
- 拉丁学名 Briggsia aurantiaca Burtt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根状茎长2-3厘米,直径六延每老充胡学量约他5-10毫米。叶全部基生,具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1.5-2.2厘米,宽8-12毫米,顶端钝,基部浅画误心形,边缘具细圆齿,上面密被粉号带淡黄色贴伏长柔毛,下面密被锈色长柔毛,侧脉每那纪预边5-6条,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使叶片成蜂窝状;叶柄长1.5-3厘米,密被锈色长柔毛。
聚伞花序,2-3条,每花序具1-3花;来自花序梗长7-9厘米,疏被锈色长柔毛;苞片2,长圆形,长3-4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钝,被较密的锈色长柔毛。百士划以范属花萼钟状,5裂至基部,裂片相等,披针形,长约4360百科毫米,宽约1毫米,顶端锐尖,全缘,外面被锈色长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粗筒状,长约1.8厘米,直径约7七洲板毫米,外面被疏柔毛,内面被腺状短柔毛,淡紫色;筒长约1.2厘米;上唇长3.5毫米,2裂至中部,裂片相等,近圆形,长约1.6毫米,宽1.5毫米,下唇长约7毫米,3裂,裂片近相等,卵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3.3毫米,内面黄色。
上雄蕊长4.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5毫米处,下雄蕊长约6.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2毫米处,花丝被腺状短柔毛,花药肾形,长1.6毫米,顶端汇合;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0.5毫米处。花盘环状,高1.5毫米,边缘不规杆被艺则波状。雌蕊近无毛,长约8毫米,子房线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直径约1.5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2。诗缺又参灯蒴果倒披针形,长6-8.5厘米,直径4-6毫米,无毛。花期8月。
本赶条裂聚轻房名输远益种提示
本种以植株较低矮,叶片较小,蒴果较大,花较小,长约1.8厘米,直径约7毫米,花丝被腺状短柔毛,有别于该属其它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林下及沟边岩石上,海拔13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湖北西部。
保护现状
来自 小粗筒苣苔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