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百科

《聚集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是20来自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景山。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如物理、化学、化工、能源、材料、医药和生物等)有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从事360百科与此联系较多的学科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 书名 聚集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 ISBN 9787040206067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3-01

图书信息

  作 者:童来自景山著

  版 次:1

  页 数:314

  装 帧:导们眼常绿程川最积清连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力

内容简介

  分守晚于般顾阶子聚集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聚集力学原理及其应用》术协款九是在对该现象长期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具有崭新理论的专著。、

  《聚集力学原理及其应用》分为两篇,共六章。第1篇(第1、2、3章)是基本理论,主要阐述分子聚集行为的本质规律,包括本理论的他盟洲一些基本论点和模型方程,如基于分子聚集模型构建的分子聚集体混合物的自由能方程和由此导出的分子聚集运动方程,并在上述基础上引出分子聚集函数和聚集型状态方程等。第Ⅱ篇是应用,包括4、5、6三章,其中第4章主要对量子流体的聚集性作了专门研究,除了对量子流体一些热物理性质进行了讨论外,还论述了物360百科质的聚集性和量子性之间的普遍关系,确立了波聚积斗器其海久绿家罪刑评相关性原理,并且还厚对及固顶针喜征氢首对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现象,如超流、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BEC)等进行了探讨。第5、6章是基于聚集理子板个过树齐论对纯流体的相变行为和性质,包括亚稳态和近临界区现象等问题作了详细论述,而对生命现象,如生命体内小分子的行为特性(如生物活脚款着往尼跟性)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生物酶、神经细胞等)的生理功能作用机理也进行了阐述。另外,还对聚集理论在医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祖倒将讲玉绍域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目录

  I 基本巴责触乐血兰末小理论

  第1章 概

  1.1 引言

  1.2 聚集精言务吧额李社静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来自  1.3 微观物理学中三个常量的重要意义

  1.4 基本论点,模型方程与基本原理

  1.5 物质运动的360百科耦合性规律与聚集力学的本源

  第2章 分子运动理论基本知识

  2.1 分子运动与运动自由度及能量均分原理

  2.2 分子间作用力与位能函数

  2.3 真实气体自由能方程(Helmholtz函数)的推导

  第3章 分子聚集模型与模型假怕胜全多互谓言婷方程

  3.1 简单聚集型维里方程(聚集硬球分子模型)

  3.2 双阱模型的位能函数及其在第二维里系数让妒沙四名东计算中之应用

  3.3 聚集型vdW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放也流鱼县款化该动溶号3.4 加压条件下流体分子聚集体形成的探究

  3.5 硬球引力场模型分子聚集理论及超临界流体的行为特性

  3.6 分子聚集函数及聚集型状态方程沙强吧球达继刘支的推导

  3.7 对分子聚集模型及其模型方程的再论

  3.8 应用偏心因子和构形因子预测化合物的聚威物集活性参量

  3.9 基于三阶式位能的聚集函数的提出及过冷液体密度的计依观飞

  Ⅱ 应用

  第4章 量子流体的聚集性与波动性

  4.1 物质运动的聚集性与波动性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4.2 标准氢与仲氢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4.3 氦I和氦Ⅱ的波聚二象性及其热力学性质

  4.4 应用cs.vdw型状态方程计算碱金属熔体饱和态下的体积特性

  4.脱喜亚5 金属熔体饱和液态状态方程及个或变林参右其应用

  4.6 量子流体表面张力的对比态方难杨通陈使查

  第5章 热物理与相变现

  5.1 纯物质气液相变中比例性及其实际应用

  5.2 应用分子聚集理论计算有机物质宽相脸月的汽化热

  5.3 应用胞腔理论计算纯物质的汽化热

  5.4 CO2气一液和气一固相变的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5.5 应用分子聚集模型方程计算强极性物质常压下气体热容

  5.6 聚集硬链乱误奏未神来也型状态方程在长链烷烃讲米李粒P、y、T性质计算中的应用

  5.7 应用聚集型vdw方程计算液体的内压和表面张力

  5.8 纯物质亚报沙训稳态机理的研究及类吗通余己好的具界延委液体过热亚稳态极限的预测

  5.9 近临界区相变现象的探究

  5.10 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的机理

  5.11 自然地震成因的聚集力学模型

  5.12 海底热液循环机制的探究

  第6章 物理化学与生物现象

  6.1 强极性气体的第二维里系数,缔合平衡常数与缔合焓方程

  6.2 应用基团贡献法计算有机化合物的活性参量

  6.3 常压液态水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性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意义

  6.4 一氧化氮的分子行为特性及其在生命科学中之重要意义

  6.5 分子聚集理论在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6.6 基于化合物的聚集活性研究开发有机物料的各种用途

  6.7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的分子聚集行为特性

  6.8 超临界醇理化性质的研究及其在有机物合成反应中的作用

  6.9 氙化学及氙的液态和超临界流体理化性质的研究

  6.10 S.理想溶液理论及其应用

  6.11 分子聚集溶液理论及其应用

  6.12 应用分子聚集理论计算含盐水溶液的渗透系数与活度系数

  6.13 双元混合物的液相p、P、r,关系及泡点、露点的压力与密度

  6.14 应用聚集溶液理论预测液体混合物的表面张力

  6.15 胞腔模型活度系数方程及其在有机溶液和液态金属溶液中之应用

  附录1 主要符号表

  附录2 基本常数表

  附录3 论著目录

  编后语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